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2:08    次浏览
山西日报记者孟苗报道:10月14日,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,为期一年的汾西郝家沟金元、明清时期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,我省考古工作者比较完整地清理了172座金元、明清时期墓葬,出土各类器物200 余件(套)。 M1墓室壁画宴饮图 扛大刀的小顽童郝家沟金元、明清时期墓地位于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,东南距汾西县城约10公里。2015年7月下旬,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,发现了1座精美的金代纪年砖雕壁画墓。当地文物部门得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即便如此,因墓顶挖了个洞,墓室内仍被扰乱,壁画、建筑构件、墓室构造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,想不到历经数百年完好无损的墓葬,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重见天日。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并保全文物信息,同年8月,省考古研究所对进其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(编号M1)。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,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,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、明清时期的古墓葬。今年3月至7月初,为配合该项目工程建设,省考古研究所、临汾市文物工作站、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,对新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。 妇人启门 M2墓室结构 妇人启门 墓室内顶结构这次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,比较完整地清理了一批金元、明清时期墓葬,数量共计172座。其中,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(1座残),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,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。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(套),主要有陶器、瓷器、铁质文物、石质文物、铜钱、铜烟斗、镇墓砖、镇墓瓦等,收获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。此次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收获是金元时期的3座砖雕壁画墓,保存较为完整。M1和M2墓均为仿木构八角形单室砖墓,八角叠涩顶。特别是M1墓室,砌筑规整,满饰了砖雕彩绘,装饰华丽考究精美,南壁开墓门,北、东、西三壁为砖砌假门。其中北壁假门为彩绘隔扇门,东、西壁为板门,门板上彩绘妇人启门图,东南、西南两壁砖砌假窗,东北壁、西北壁分别彩绘男、女墓主人宴享图。墓室壁画上的笔法线条流畅,人物形态逼真,有明显的起稿线痕迹,是同时期墓葬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。墓室内出土有“大定廿二年”(1182年)纪年买地券,可以明确确定墓葬年代。M2墓门为砌筑仿木构造,两层砖块封门,墓室建筑构件粗犷,时代特征明显,四周墓壁板门彩绘妇人启门图和彩绘砖雕隔扇门等,从墓葬形制及墓地出土器物判断,为金代墓葬。M153墓为圆形砖室墓,墓室壁上砖砌有板门、破子棂窗,砖雕储物柜、熨斗、交股剪刀等生活用具等,摆放温碗注子的一桌二椅等生活场景,以及磨盘、舂米用具等生产工具等,生活气息浓厚,出土有白釉瓷碗、白釉柿色花瓷盘、白釉瓷碗、白釉深腹钵各1件,根据出土遗物及墓葬形制判断,为金元时期。 出土遗物明清墓葬的随葬品以民间烧造的粗瓷器和陶器为主,陶器有作为葬具使用的瓮、盆等,瓷器有瓷碗、瓷罐、瓷盏或用瓷碗底作的灯盏等。该项目领队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武俊华称,这次郝家沟金元、明清时期墓地中金代纪年墓葬的发现,为金墓断代研究提供了又一座准确的年代标尺,其保存精美的金元墓葬壁画及雕刻等,对当前宋金元时期墓葬内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线索。(编辑:王伟婷)